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测绘学院以学科科研书写助农新答卷

    发布日期:2025-10-27 点击量: 来源: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立足测绘地理信息学科优势,将“时空基底”与“科技眼睛”的技术特性深度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实践,从耕地保护到精准农业,从乡村规划到生态治理,以扎实的学科建设、硬核的科研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测绘动能”。

    学科筑基:精准对接需求,筑牢服务根基

    学院以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为支撑,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形成了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导航与位置服务、资源环境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学等多个稳定且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这些方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高度契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

    在实践应用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人机遥感等先进技术在农作物长势监测、种植信息提取、作物估产、农保服务、农业胁迫监测及灾害评估预警等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GIS技术则与乡村规划、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布局深度融合,助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建设,显著提升乡村空间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科研攻坚:团队聚力突破,成果落地见效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学院整合优势力量,组建国土空间研究、人地系统与数字孪生、灾害遥感等特色科研团队,聚焦农业农村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合作项目。主持“小麦条锈病的叶绿素荧光遥感早期探测机理与方法”“南疆滴灌玉米响应水-氮-盐的低空遥感光谱表达与诊断”“综合物候动态表征和深度学习的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方法”“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地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开展了多个县区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榆林市横山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沙化土地整治研究”等应用型研究项目。其中,郭力宇教授规划设计的榆林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获批省级地质公园;王涛副教授团队参与的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因专业贡献突出获省农业农村厅发信感谢。

    目前,学院已研发基于多光谱遥感的作物长势与病害等胁迫快速诊断及产量估算技术,形成区域高精度农业遥感监测解决方案,在农田信息快速获取、土壤墒情反演、乡村规划辅助决策、水土流失灾害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学院将乡村振兴相关课题融入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引导学生深入农村一线,多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源自乡村服务科研项目,培育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乡村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展望:聚焦低空赋能,深化振兴实践

    “十五五”期间,学院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国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主动作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服务乡村振兴,重点推进三大行动:

    一是强化平台建设,加强低空经济技术研究院建设,深化低空遥感在高精度农田信息获取、农业保险与灾害定损等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农业农村监测体系,推动低空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地面物联网传感器协同观测与数据融合,形成多尺度、全要素立体感知网络,提升监测时效性与准确性;拓展无人机在乡村宅基地巡查、基础设施巡检等场景的应用,助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聚焦科研纵深,深耕智慧农业领域,重点突破智能感知、数据挖掘、AI决策等关键技术,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推动技术成果标准化、产业化;加强与农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破解乡村振兴中的复杂系统性问题。

    三是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将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探索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培养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从技术赋能田间地头,到科研助力乡村蝶变,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始终以“量天测地、绘我河山”的使命担当,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大地上。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学科为基、以科研为翼,让低空科技点亮乡村振兴之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更多“西科大测绘力量”!

    联系方式

    • - 电话:雁塔校区 029-85583176 临潼校区 029-83856291
    • - 邮箱:chxy@xust.edu.cn
    • - 邮编:710054

    版权所有 ©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