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合作交流 | 下载中心 
地理学学科
 
   
当前位置: 首页>>old>>学科建设>>地理学学科
西安科技大学地理学学科简介
2019-11-19郭江波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是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组合的学科。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为人地相关性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

西安科技大学地理学学科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西安矿业学院成立时的地质系。2006年获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多年来,学科团队发挥地矿特色优势,立足西部矿区,在矿山资源合理开发、矿区环境整治与保护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本学科以陕西省“13115”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程中心、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地学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土点(自主设立)为依托,融合地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形成了开采沉陷监测与矿区生态重建、3S集成与资源监测、地学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表达、数字矿山理论与方法、林业资源调查与生态保护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科团队积极进取,寻找学科融合的生长点,开展深人的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地理学科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

在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荒漠化矿区土壤湿度时空演变、沙漠化土壤-植物反馈机制及植被演替、地理国情遥感监测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

地理学学科
2014-05-25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现代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一级学科设置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三个二级学科。

    西安科技大学地理学学科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西安矿业学院组建时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的地质系。目前,该学科所在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990年就获得测绘类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授权获批于2006年,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1999年招生,2010年被批准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西部地区是我国21世纪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林地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障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多年来,学科研究人员立足地矿特色优势,扎根西部矿区,在矿山资源合理开发,矿区环境整治与保护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开采沉陷监测与灾害预报、矿区塌陷治理与生态修复等特色显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以3S为代表的对地观测新技术、新方法在现代地理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成为地理学学科最突出的特征。该学科以陕西省“13115”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程中心、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地学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立)为依托,融合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对地观测新理论新方法,以服务西部矿产资源开采、林业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特色,大胆探索,积极进取,寻找学科融合的生长点,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形成了 3S集成与地理国情监测、地学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表达及数字矿山理论与方法这三个新的研究方向,培养了大批地理学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

    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地理科学素养、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地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获得较好训练,能熟练应用国内外大型GIS系统,具有开发专业GIS系统的能力,能在科研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等部门从事区域资源开发、国土整治、城市与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研究与策划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070501 自然地理学

1.矿区地面塌陷治理与生态修复

2.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价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070502 人文地理学

1.旅游规划与旅游市场

2.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3.区域规划与城乡发展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2.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3.地学信息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管理

4.数字矿山理论及应用

 

copyright ©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